查看原文
其他

听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《宿新市徐公店》

姝颖 姝颖随想录 2024-01-10

如何用一首诗走进一个诗人?


孙老师的这节课基于教材,超越教材,最终让孩子们走进了诗人杨万里。教学时,孙老师用了两种方法,方法1:想象画面感,孙老师课上引导学生想象诗一二句的画面,想象儿童追寻蝴蝶时的心情、动作。方法2:体会诗人用词精妙,如孙老师让孩子们把“闲看儿童捉柳花”中的“捉”换个动词,再通过和“捉”固定搭配的短语,引导学生体会到了“捉”字就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活了,这就是这个字的精妙之处。


记得上学期教《暮江吟》时,我让孩子们先复习了诗人白居易的几首诗。在学习诗句时,我让孩子们想象了诗句的画面,化作小画家,用五彩的粉笔在黑板画出了这首诗描绘的景色。


孙老师教学《宿新市徐公店》时,也先让孩子们复习了杨万里的诗句,想象画面,并让孩子化作小导演,说说自己怎么拍这里的景色。


但不同的是,孙老师在学习古诗前,完全放手,让孩子们结合注释,同桌两人合作说诗意,这锻炼了孩子们自学能力。并且,孙老师拓展了杨万里的其他几首诗,带领学生感悟到了这些诗中性格迥异的儿童形象,最终学生感悟到了诗人杨万里的童心未泯。孩子们从一节课上,就了解到一位诗人的性格特点和创作特点,妙哉!妙哉!


教学实录



教学目标▷
1.能理解诗歌的意思,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,背诵全诗。
2.拓展学习杨万里的儿童诗,感受诗人捕捉生活细节和幽默风趣的特点。
教学过程▷

一、导入新课
1.检测预习

师:今天我们学习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古诗。你们了解杨万里吗?

生交流。
2.复习杨万里的诗歌《小池》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。
师:上周,三班同学出了一本作文集,请孙校长给他们题词,我选了杨万里的两句诗。你能猜到吗?

生: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

复习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。

师:画家在画荷叶时,也经常会在画上题两句诗。他会提杨万里的那两句诗呢?

生:接天连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
师小结:杨万里的诗很有名。
导入杨万里的新诗《宿新市徐公店》。


二、学习新诗
第一、解题。


师: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?

生解释。

师:宿,住宿。徐公,姓什么?尊敬地称他为徐公。(指着一个学生)你姓什么?

生:我姓金。

师:如果是住在他家就是《宿新市金公店》。

生齐读题目。


第二、学习诗歌。

1.朗读诗歌。(指名读,齐读)

师:我们四年级的孩子要善于自己学习,你能不能自己把这首诗的意思解释一下呢?同桌两人你说一遍给我听,我说一遍给你听。如果对方说的有问题,可以给他纠正过来。


2.学习1、2两句,生自己解释诗句意思。

“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新绿未成阴”。


师:就是杨万里在新市游玩的时候,看到了一些景象写下的一首诗。他看了什么景色呢?谁来解释“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新绿未成阴”?
生回答。

师:篱落,篱笆围成的院落。说明徐公家有一个大院子,是用篱笆围成的。院旁有一条什么?

生:小路。

师:小路长不长?

生:长。

师:一致通向——

生:远方。

师:远方可能是——

生:一户人家。

师:这样的景象你们家能看到吗?这是什么的景象?

生:乡村的景象。

师:第二句呢?树头新绿未成阴。

生回答。

师小结:这就是徐公店的景象。


第二,假如你是导演,你会拍摄怎样的画面?

生:先拍环境,再拍树上的花和树叶,给个特写。

师:但我没看到篱笆。

生回答。

师:想想篱笆边还会有什么呢?

生想象回答。

师总结学生的想象:所以杨万里的诗很有画面感,我们要展开想象。


第三,比较“树头花落未成阴”
师:这首诗有两个版本。你喜欢“新绿”还是喜欢“花落”?

生交流自己的想法。

师:可以喜欢“花落”,可以喜欢“新绿”,要讲出自己喜欢的理由。

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,孙老师训练了孩子们的思维,增强了孩子们对语言的敏锐度。

师:到底写了春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?初春呢,仲春呢,还是暮春呢?

生说出自己的理由

师(过渡语:我们来根据后两句判断。


第四,学习3、4两句
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”。

生齐读,说意思。

师:这里的“走”是“走路”的意思吗?

生:跑。

师:急走是什么?

生:飞快地跑。
讨论:为什么飞入菜花无处寻?找不到黄蝶儿童会是怎样的心情?

师引导生想象儿童追蝴蝶的动作。

生齐读。

师:菜花是什么时候开的?

比较:“儿童急走追蝴蝶,飞入花丛无处寻”。
欣赏:这首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?
(前两句写景,抓住了乡村景色的特点,后两句写人抓住了儿童寻找蝴蝶刹那间的场景。全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,儿童的乐趣。)

第五,背诵全诗。


三、拓展学习
出示《舟过安仁》
根据注释自学全诗。

生说诗意。
思考:这首诗写出了儿童的什么特点?

生齐读。
再次拓展:
师:杨万里有许多诗写到了儿童。

“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”

生说诗意。



(“捉”可以换什么字?好在哪里?)

生:闲看儿童抓柳花。

生:闲看儿童捕柳花。

生:闲看儿童寻柳花。

师:为什么不用这些字呢?一般你会捉什么呢?捉的东西都是活的。儿童眼中,柳絮就像有生命的东西一样。“捉”字就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活了,这就是这个字的精妙之处。

“戏掬清泉洒蕉叶,儿童误认雨声来”。(从“戏”字读出诗人什么特点?)
思考:从杨万里的四首儿童诗中,你读出了怎样的儿童形象?

附板书:

杨万里:永远的儿童!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